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New Phytologist”相关记录15条 . 查询时间(0.062 秒)

衰老是生命体生长发育的最后阶段,植物衰老通过营养物质的降解和重新分配,不仅确保了生命持续,还为新一季生长提供了储备资源。研究衰老对理解植物世代繁衍、适应环境变化,以及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New Phytologist—陆钰明课题组开发新型基因沉默方法(图)
基因沉默 新型方法 ATGE
2025/2/24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陆钰明教授课题组在《New Phytologist》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In-locus gene silencing in plants using genome editing”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在水稻基因的非编码区引入含有上游起始密码子的调控元件(ATGE),实现了对目标基因的原位翻译沉默。经过优化,作者表明在基因起始密码子附近精准插入ATGE能够显著下调目标基因蛋白的...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New Phytologist》发表植物环境适应分子遗传研究课题组“A major gene for chilling tolerance variation in Indica rice codes for a kinase OsCTK1 that phosphorylates multiple substrates under cold”(图)
植物环境 分子遗传
2024/4/29
水稻起源于热带和亚热带,对低温十分敏感,当温度低于15℃时水稻便无法正常生长。有统计显示,每年低温冷害导致我国水稻减产约50亿kg。近年来,因直播稻大面积推广以及水稻种植区域不断由热带、亚热带向高海拔、高纬度地区扩张,水稻遭受低温冷害的频率有增加趋势。低温冷害已成为限制我国水稻生产的一大瓶颈。因此,挖掘调控水稻耐冷性的关键基因,研究其作用机理,对防控水稻低温冷害具有重要意义。


甾体生物碱(steroid alkaloid,SA)及其糖基化形式(steroidal glycoalkaloids,SGA)是广泛存在于茄科植物中一类特殊的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原菌和草食动物具有防御作用。迄今为止,在番茄中检测到近百种甾体类生物碱,其中α-番茄碱(α-tomatine)是茄科植物的叶片、花蕾和果实中最主要的一种SGA。在番茄成熟过程中,有毒的生物碱及其糖基化产物由一系列的GAMEs...

植物花冠和果实的颜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受到虫媒、掠食动物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黄色花冠是一种重要的植物信号,在保障虫媒传粉植物的正常繁殖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重要的农作物,包括番茄和油菜等十字花科植物,具有金黄色的花朵,花色主要由类胡萝卜素积累导致,且类胡萝卜素还广泛存在于橙色和黄色的蔬菜和水果中,如南瓜、甜椒、芒果、橙子等。植物通过何种机制保证自己开黄花呢?

近日,园艺科学学院朱祝军教授团队(设施园艺与品质调控团队)在《New Phytologist》(中科院1区,IF=10.323)发表题为“Tendril morphogenesis is regulated by a CsaTEN-CsaUFO module in cucumber”的研究论文。研究结果揭示了葫芦科植物卷须变态发育一个可能的保守基因通路TEN-UFO,促进了对植物攀爬行为进化的理解...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叶志彪教授领衔的番茄团队在New Phytologist杂志发表了题为“A novel regulatory complex mediated byLanata(Ln) controls multicellular trichome formation in tomato”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图位克隆鉴定出调控番茄表皮毛的关键基因Lanata(Ln),分别从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两...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New Phytologist | 中国农业大学金危危教授和董朝斌教授合作发现糖代谢/糖信号基因参与玉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图)
金危危 董朝斌 糖代谢 糖信号基因 玉米花粉 母细胞减数分裂
2022/10/8
减数分裂是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基础,对于维持物种基因组多样性和倍性稳定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减数分裂过程极易受环境因素,特别是高温胁迫的干扰,造成花粉败育,结实率降低【1】。蔗糖是光合作用的关键产物,可被转化酶(invertase)不可逆地降解为葡萄糖和果糖。蔗糖、葡萄糖和果糖不仅是碳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基础原料,同时也作为信号分子,参与调控细胞分化、植物发育和逆境响应。在植物中,转化酶参与生殖发...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所刘建祥课题组在New Phytologist发文揭示生物钟基因调控环境温度与植物生长的耦合机制(图)
刘建祥 生物钟基因调控 环境温度 植物进化 耦合机制
2022/10/12
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高温严重威胁着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响应外界温度的变化,植物进化出复杂的生物钟系统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及新陈代谢,然而生物钟相关基因如何协调环境温度和植物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仍知之甚少。2022年8月31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建祥课题组在New Phytologist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 competition-attenuation mechanism modu...

茶毫是一种茶叶表皮毛,呈透明细长卷丝状,顶端无分叉,主要分布在幼嫩芽叶的背部,并随着幼叶成熟而自行脱落。茶毫与拟南芥表皮毛类似,都属于单细胞类型表皮毛。茶毫是茶树重要的农艺性状,含有丰富多样的次生代谢物,对茶叶品质形成非常重要。多种类型的茶叶加工工艺都单独设置“提毫”流程,如名优绿茶碧螺春、黄山毛峰等以“白毫显露”为优;高级祁红、滇红以“金毫显露”为优;白毫银针、白牡丹以“银毫显露”为优等。此外,...


2021年9月4日,浙大农学院赤霉病防控研究团队在New Phytologist上在线发表了题为“Plant defense compound triggers mycotoxin synthesis by regulating H2B ub1 and H3K4 me2/3 deposition”的研究论文。文章报道了在镰刀菌侵染过程中,小麦中的防御物质腐胺诱导镰刀菌致病因子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

孑遗植物是经历过多次的气候震荡和地质事件而幸存下来的分类群,理解它们如何响应与适应环境变化一直是进化生物学与生态学领域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东亚第三纪孑遗落叶林保存有大量的第三纪孑遗植物,但是目前的全球气候变化对这些物种的生存造成了很大威胁,研究它们如何响应气候变化及其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对于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第三纪孑遗植物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