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动物学 >>> 动物细胞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动物细胞学相关记录226条 . 查询时间(1.687 秒)
2020年4月30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孟飞龙研究组的研究论文“ERCC6L2 promotes DNA orientation-specific recombination in mammalian cells”。该研究利用B细胞抗体类型转换重组为模型,发现ERCC6L2蛋白决定了抗体类型转换中DNA重...
脊椎动物的小脑发育起源于后脑翼板背侧部的菱唇,左右两菱唇在中线融合,形成小脑板。小脑板外表面的外颗粒细胞层(External granular layer,EGL)的神经上皮细胞保持高度分裂增殖的能力,在小脑表面形成一个细胞增殖区,使小脑表面迅速扩大并产生皱褶,形成小脑叶片。小脑外颗粒细胞层细胞的发育与增殖对小脑最终的形态形成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浦肯野细胞分泌的Shh信号因...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汪海林研究组在哺乳动物基因组DNA N6-甲基腺嘌呤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他们发展了一套独有的、无污染的6mA分析方法,在哺乳动物细胞系中检测到的6mA并不依赖于甲基化转移酶,并发现了DNA聚合酶依赖的DNA 6mA新来源。相关工作近日以N6-methyladenine is incorporated into mammalian geno...
为了解新冠肺炎的关键免疫特征,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思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与云南省传染病专科医院合作,依照医学伦理和规范采集16名新冠肺炎患者的外周血,检测了白细胞的多种免疫表型和功能特征。研究发现,除年龄和基础性疾病是新冠肺炎重症高危因素外,在免疫细胞的活化、调控和功能水平上,感染者与健康人存在显著差异,包括血浆炎症介质sCD14浓度增加,CD4+ T细胞分泌IFN-γ、TNF-α和IL-2...
2020年3月2日,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跨学科团队在Nature Cell Biology发表题为“Long-term, in toto live imaging of cardiomyocyte behaviour during mouse ventricle chamber formation at single-cell resolution”的文章,首次报道哺乳动物心脏...
免疫记忆是当前免疫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鱼类中B/T细胞和免疫球蛋白(Ig)分子的发现,将抗体的产生追溯到了低等脊椎动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无脊椎动物中存在免疫记忆现象,然而对于无脊椎动物免疫记忆的分子机制方面仍知之甚少。近日,Cell子刊iScience在线刊发我校孙洁洁副研究员题为“An ancient BCR-like signaling promotes ICP production a...
动物种间杂交后代不育现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杂交不育阻断了物种间的基因交流,是生殖隔离的重要屏障。动物种间杂交不育的一个神奇现象是杂种雄性不育,即杂交雌性后代有生育力而雄性不育。目前,我们对动物种间杂交不育机制的认识还非常浅显。家牦牛(Bos Grunniens)和普通牛(Bos Taurus)的远缘杂交后代——犏牛是解析哺乳动物杂交雄性不育的理想模型。黄牛和牦牛490万年前起源于共同祖先原牛,具有...
2020年2月12日,清华大学医学院李海涛研究组在Cell Research期刊以长文形式报道了题为“哺乳动物ALKBH1是一类非配对DNA的N6-甲基腺嘌呤去甲基化酶” (Mammalian ALKBH1 serves as an N6-mA demethylase of unpairing DN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建立稳定可靠的体外酶活检测体系,首次鉴定出ALKBH1为一类局部非配对DN...
2020年1月10日,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公布2019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动物研究所周琪院士和李伟研究员团队合作项目成果“LincGET不对称表达引发小鼠2-细胞期胚胎细胞的命运选择”入选。
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树立良好作风学风,1月9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弘扬科学家精神·做新时代追梦人”——2019中国科学院年度人物及团队发布会,6位个人获得2019中国科学院年度人物,2个团队获得中国科学院年度团队。动物研究所黄仕强研究员荣获“2019中国科学院年度创新人物”。黄仕强是国际干细胞代谢研究领域的...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2019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授奖项目,我校荣获6项奖励,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
宿主病毒限制因子APOBEC3、TRIM5α、TRIMCyp、Tetherin、SAMHAD1及Mx2等可直接作用于HIV-1等逆转录病毒,从而限制病毒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对宿主限制因子的研究有助于阐明HIV-1复制的分子免疫机制,构建合适艾滋病动物模型,探究艾滋病药物新靶点和治疗新策略。郑永唐学科组前期研究在旧大陆猴唯一可感染HIV-1的平顶猴中发现了一种新的TRIMCyp融合模式,证明npmT...
生命科学学院吴华教授团队在两栖动物性二态分子机制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成功破译了我国特有物种雷山髭蟾(Leptobrachium leishanense)的基因组,并深度解析了雷山髭蟾性二态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成果以“Genomic and transcriptomic insights into molecular basis of sexually dimorphic nuptial spin...
台湾研究人员陈振辉及其研究团队日前公布的最新研究成果发现,经由调控特定基因的活性,可以改写动物的“再生记忆”。该项研究发现,当“再生记忆”受到影响后,斑马鱼再生的新尾鳍可以出现不同的大小和形状。这是科学家首次证实“再生记忆”可以被改写。此研究已于11月27日刊登于国际期刊《当代生物学》。
近日,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周光宏团队用动物干细胞生产研发出我国第一块肌肉干细胞培养肉,该团队使用第六代猪肌肉干细胞,经过约20天培养得到重达5克的培养肉。11月21日,中国农学会组织专家对该成果进行了技术评价,认为该成果有三个突破:首次分离得到了高纯度的猪肌肉干细胞和牛肌肉干细胞,突破了培养肉研究难以获得高纯度单一细胞群的瓶颈;创立了猪和牛肌肉干细胞体外培养干性维持方法,初步解决了传代过程中细胞增殖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