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微生物学 >>> 微生物生物化学 微生物生理学 微生物遗传学 微生物生态学 微生物免疫学 微生物分类学 真菌学 细菌学 应用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256-27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微生物学相关记录2112条 . 查询时间(2.062 秒)
资源波动假说认为,本地植物群落的资源可用性波动可能加剧外来植物的入侵风险。尽管开展了相关研究,但缺乏一致的结论,这或是由于较多研究关注资源波动对外来植物入侵的直接影响,而忽视了其他生物的调控作用。例如,贫瘠土壤中的共生微生物可能对植物互作的影响更大,而在富饶的土壤中,可能是土壤病原菌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养分变化引发的土壤微生物结构变化可能影响外来植物与本地植物的互作,从而影响外来植物的入侵过程。
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研究中心万一课题组在对秦岭昆虫内生微生物资源的研究中,从秦岭熊蜂体内分离获得一株编号为IE-0392T的微生物新菌株,按国际公认的最新分类学标准进行实验研究,发现该菌属于Tellurirhabdus成员,被命名为Tellurirhabdus bombi,相关研究内容于近日发表在Current Microbiology(https://doi.org/10.100...
小身材的微生物被寄予巨大的希望——在化石燃料资源日益枯竭、全球变暖逐渐加剧的当下,科学家试图找到有效的办法,让微生物的细胞“打工”,实现二氧化碳“变废为宝”。
2023年9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研究员陈昌斌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同济大学合作,在Cancer Cell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阐明了真菌促进肺癌发展的分子机制。
2023年9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研究员陈昌斌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同济大学合作,在癌症Cell上,发表了题为肿瘤内真菌组通过骨髓来源的抑制细胞促进肺癌进展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阐明了真菌促进肺癌发展的分子机制。
2023年9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陈昌斌研究员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同济大学合作在国际顶尖肿瘤学期刊Cancer Cell发表了题为The intratumor mycobiome promotes lung cancer progression via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阐明真菌促进肺癌发展的分子机...
2023年9月16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二涛研究组与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姜伊娜研究组合作,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ERM1/WRI5a-ERF12-TOPLESS作为一个新的正-负反馈环,动态调控营养交换和丛枝发育,进一步完善了丛枝菌根共生营养交换与调控的理论框架。
2023年9月16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二涛研究组与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姜伊娜研究组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杂志在线发表题为Control of arbuscule development by a transcriptional negative feedback loop in Medicago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ERM1/WRI5a-ERF1...
2023年9月15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生物物理室在基于益生菌实现结肠癌预防和治疗疗法创新及机理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先后发表在Microbiology Spectrum、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Biology上。  
植物根系及土壤微生物群落能够分泌多种代谢物,介导微生物间促进、互养和互惠等复杂的社会行为。其中,所分泌的代谢物如氨基酸、维生素以及相关螯合物等被视为公共资源,有益微生物或植物病原菌争夺资源的过程中,直接或者间接的驱动了根际微生物组的变化,影响植物健康。硫胺酸是第一个被报道的B族维生素,参与微生物糖、氨基酸和脂质代谢过程。由于多数植物和微生物均能合成硫胺素,胞外环境的硫胺素已被视为是一种重要的公共资...
2023年9月13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生物物理室科研人员在基于益生菌实现结肠癌预防和治疗疗法创新及其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系列相关成果先后发表在国际微生物权威期刊Microbiology Spectrum、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Biology上。
2023年9月13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马旅雁研究员受邀在Annual Review of Microbiology发表了题为“Regulation of Biofilm Exopolysaccharide Biosynthesis and Degradation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综述文章。
稻米是无机砷(iAs)的主要膳食来源,iAs是一种剧毒砷,会在稻米中积累,对以稻米为食的人群构成巨大健康风险。然而,目前可用于稻米iAs检测的方法比较少,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简单、经济、准确和高通量的稻米无机砷检测方法。
人们应用合成生物学手段已开发出精密的细胞生物传感器,可用于检测人类疾病。然而,生物传感器尚未被设计用于检测特定的细胞游离DNA序列和突变。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等机构合作开发一种工程化细菌,可检测活体中肿瘤DNA。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题为:Engineered bacteria detect tumor DNA。
磷是一种不可再生和不可替代的资源,是森林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主要的限制元素之一。次生演替是恢复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有效途径。次生演替过程中植被、土壤扰动、气候和母质会强烈影响土壤磷含量和有效性。一方面,次生演替改变了地上植物群落,进而将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从丛枝菌根真菌(AMF)转变为外生菌根真菌(EMF);或增加溶磷菌的丰度和酸性磷酸酶的释放,进而加强有机磷的矿化。另一方面,土壤pH、土壤有机质和矿物...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