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学 >>> 土壤环境学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土壤环境学相关记录319条 . 查询时间(2.187 秒)
西南喀斯特关键带具有基岩广泛出露、土层浅薄且不连续的特点,与土层较厚的非喀斯特关键带相比,同等深度范围内的储水能力明显偏低,加之水分渗透性强,岩溶干旱风险高,严重制约该区植被的生长和可持续恢复。在此背景下,探明植物的水分利用来源是理解喀斯特关键带植物对“石多土少水缺”环境适应机制的关键。
植物物种多样性支撑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基本功能,是开展植被修复工程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多项证据显示,增加植物物种多样性有助于改善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因为生态学互补效应可以促使植物群落吸收更多的大气二氧化碳。由于碳、氮循环的紧密耦合,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和可持续性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土壤氮的有效性。现有研究表明,增加生态系统植物物种多样性可以提高土壤有效氮水平,但在部分案例中,土壤有效氮水平也可能随着植物物...
受不合理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发生了大面积退化,表现为草地优势物种如禾本科和莎草科类植物种类减少、杂类草增多、植被高度和盖度以及净初级生产力下降,进而为啮齿动物活动提供了开放的环境。开放的环境不仅有利于啮齿动物及时发现和躲避天敌,同时还能获得丰富的杂类草食物,最终导致高寒草地鼠害的大规模爆发直至引起草地的完全退化。
2023年4月10日,环境学院朱洪涛教授课题组在Cr污染土壤的高效工程修复领域提出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以“Understanding and eliminating the reductant interference on Chromium VI measurement with USEPA method 3060A”为题发表于环境类Top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
汞(Hg)是一种全球性污染物,随人为活动或自然过程排放进入大气环境,经大气循环传输并沉降累积至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活跃汞储库之一,储存了陆地生态系统至少90%以上的汞。土壤累积的汞一方面可被还原为Hg0重新排放到大气中从而增加大气汞负荷,另一方面随地表径流进入水生生态系统,转化为毒性更强的甲基汞(MeHg)并通过食物链富集放大,造成潜在生态环境安全与人体健康威胁。因此了解土壤汞...
海岸带蓝碳生境具有独特的内源和外源双碳汇特征,目前研究更多地关注内源型(高碳密度、低沉积速率)蓝碳生境土壤碳储量评估,对外源型(低碳密度、高沉积速率)蓝碳生境土壤固碳潜力认识不足,尤其是高外源输入蓝碳生境的土壤有机碳(OC)、氮(N)、磷(P)的计量关系、来源与组成尚无系统研究。另外,对于盐沼、红树林和海草床之外地海岸带生态系统碳库挖掘尚不充分。为此,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李远副研究员、骆永明...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261144001、42061124001)等资助下,浙江大学谷保静团队与英国生态水文中心Stefan Reis合作,探讨了中国农村老龄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发现农村老龄化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阻碍了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提出中国农业未来应向新型经营主体转型,以扭转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相关成果以“老龄化威胁中国小农的可持续发展(A...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储量最大的活跃碳库。探究土壤有机碳周转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对准确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至关重要。然而,土壤有机碳组成复杂,不同分子组分的化学结构和环境行为(如与土壤矿物的交互作用)存在差异,其周转及对增温的响应也不同。传统观念认为具有芳香环结构的木质素较难降解、周转较慢,而新观念认为环境因素而非化学结构决定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周转速度,但缺乏直接证据。
城市土壤具备净化水气、改善景观、支撑生物多样性等诸多生态功能。城市土壤动物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丰富的土壤动物也是城市土壤健康的体现。但是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伴随密集的人口活动、紧缩的城市空间和不断转变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城市土壤动物栖息地丧失,造成城市土壤动物多样性受到威胁,严重制约了城市生态健康。然而,人们对城市化对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规律及其机制仍知之甚少。
城市土壤具备净化水气、改善景观、支撑生物多样性等诸多生态功能。城市土壤动物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丰富的土壤动物也是城市土壤健康的体现。但是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伴随密集的人口活动、紧缩的城市空间和不断转变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城市土壤动物栖息地丧失,造成城市土壤动物多样性受到威胁,严重制约了城市生态健康。然而,人们对城市化对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规律及其机制仍知之甚少。
黄土高原广泛分布的黄土-古土壤序列与海洋沉积、冰芯和石笋并列构成了国际第四纪古气候研究的四大支柱,是研究过去260万年以来亚洲气候演化历史与全球变化的宝贵材料。国内外学者在刚开展中国黄土研究时就已经注意到了黄土层L9和L15是整个第四纪黄土-古土壤序列中粒度最粗的层位,然而其与全球气候的联系仍然是尚未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
泥炭地占世界3%的陆地面积,蕴藏了总量30%的碳和10%的氮元素。但是大约10%-20%的原始泥炭地被人为排水作为农业和工业用地。作为世界最大高寒泥炭地,四川若尔盖泥炭地自20世纪50-70年代起,已有约40%的原始泥炭地被人为排水用作牧场,长期排水造成泥炭地土壤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又因为青藏高原独特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环境,目前尚未证实长期排水对土壤氮循环和温室气体排放有何种影响。本研究利用连续流动...
2023年3月10日,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王风贺副院长带领近30余名本科生参加国家环境保护土壤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开放日活动。
2023年3月13日,首届“广东省友谊奖”颁奖仪式在广州举行,我院兼职教授毛磊教授(Jean Louis Joseph Morel)获此荣誉。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是全球碳循环的关键一环。土壤碳主要来源于植物根系碳输入(Iroot),但相当一部分Iroot进入土壤后会通过根际微生物呼吸、淋溶和动物啃食等过程快速流失(Iloss),从而限制植物根系碳输入对长期土壤固碳的贡献,如何定量估算这两个变量对于全面了解土壤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全球尺度的研究结果还很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