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化学 植物生物物理学 植物生物化学 植物形态学 植物解剖学 植物细胞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胚胎学 植物发育学 植物遗传学 植物生态学 植物地理学 植物群落学 植物分类学 实验植物学 植物寄生虫学 植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植物学相关记录6249条 . 查询时间(0.339 秒)
2025年4月10日,由优良植物新品种国家创新联盟主办的“林草领域新质生产力培育及优良新品种转化应用发展峰会暨优良植物新品种国家创新联盟2025年度会议”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陕西省西安植物园当选优良植物新品种国家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我园主任岳明教授聘为第一届“优良植物新品种国家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喀斯特洞穴是生物多样性和特有性的热点区域,受人为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许多洞穴植物面临着极高的灭绝风险。如何在原生洞穴就地保护这些特有植物的同时,寻找其它可能的替代栖息地,成为当前洞穴植物保护亟待解决的问题。报春苣苔属(Primulina)植物是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植物类群,由于喀斯特的“孤岛”性质,大多数报春苣苔属植物都是分布范围极为狭窄的特有种,通常仅限于喀斯特地区特定的微生境中,许...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周丛照教授课题组利用冷冻电镜单颗粒技术解析特异性侵染模式鱼腥藻的淡水短尾噬藻体A4的完整三维结构,揭示其衣壳的双层加固机制以及衣壳内部关键侵染元件前注射体的原位组装模式,首次阐明病毒基因组在前注射体上的包装模式,相关研究成果以“Cryo-EM structure of cyanopodophage A4 reveals a pentameric pre-ejecto...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大地慢慢浮现出了五彩斑斓的色彩。西安植物园第33届春季花展将于2024年3月29日不负期盼如约而至,花展以与你相“郁”为主题,2024年5月5日结束。本届花展展区主要分布在本草园、水景园、槭树园等区域,届时将有30多个品种、10万余株郁金香次第开放。花展不仅有“美丽阿波罗”、“黄水晶”、“普瑞斯玛”、“幸福一代”、“红色印记”等经典品种,还特别引进了“米兰达”、“红色长安”、“...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全球生物多样性构成了严重威胁。有关研究报告预示,在未来几十年内,约有40%的植物物种将面临灭绝风险。尽管自然保护地在减缓生物多样性丧失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规划体系主要依赖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评估,尚未有效地整合遗传多样性指标。作为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组成部分,遗传多样性代表了种内个体间的遗传变异总和,是支撑物种适应气候变化、维持进化潜力以及保障生态系统功能与恢复力的基础。联合...
褪黑素(Melatonin)的研究始于1915年,McCord和Allen在哺乳动物松果体中发现了一种能使蝌蚪皮肤褪色的物质。1958年,Lerner等人确定该物质为N-乙酰基-5-甲氧基色胺。在脊椎动物中,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主要调节昼夜节律,通常在夜间达到最高浓度,被称为“黑暗激素”。1995年,多个研究团队在不同植物中鉴定出了褪黑素。2018年,陈奇研究员团队发现了植物首个褪黑素受体PMTR1...
伪装是动物惯用的防御手段,在进化生物学领域中颇受关注。动物通过改变体色和图案,避免自身被发现或识别,以袭击猎物或躲避天敌。我国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超过40种高山植物也具有典型的伪装色彩(Huang et al.,2023)。此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已对伪装植物的进化开展长期系统的研究,2025年3月21日,他们与兰州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揭开了植物伪装进化机制的又一层面纱。
气候变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全球生态系统,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物种的分布、种群动态和生存状况均受到气候变化的深刻影响,但不同物种的响应模式存在显著差异。广域种通常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和较广的环境耐受范围,因此在面对气候变化时可能表现出更高的韧性;而狭域种由于分布范围有限、生态位狭窄,往往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面临更高的灭绝风险。尽管目前已经开展了一些探究广域种与狭域种对气候变化响应...
蓼属 (Persicaria Mill.) 是蓼科 (Polygonaceae) 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属之一,全球约有130种,除南极洲外,其余各大洲均有分布,尤以北半球欧亚大陆为盛,中国产51种,广布于全国各地。该属植物主要是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富含多种著名的中药[如火炭母P. chinensis (L.) H.Gross,杠板归P. perfoliata (L.) H.Gr...
面对持续的物种生境退化、破碎化,以及传统移动路线被切断的困境,《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强调提升物种栖息地良好连通性的重要性,以增强物种在未来复杂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的气候适应性。与此同时,突发的长距离象群移动事件让人担心在未来复杂的变化下是否会发生更多类似事件。因此,亟需一个气候智能型景观适应性策略,通过增强亚洲象栖息地的连通性,满足其潜在的长距离移动需求。然而,目前对于亚洲象...
花香不但在被子植物吸引传粉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是观赏植物的重要园艺性状。作为世界主要的观赏花卉,兰科(Orchidaceae)植物在花香类型和强度上展现出极高的多样性。“兰为王者香”,培育具有香味的品种一直是兰花育种者追求的目标。然而,许多兰花原生种具有浓郁的花香,但其杂交后代的花往往丧失了香味。目前,关于兰花花香的遗传和调控机制仍缺乏清晰认识。
为进一步提升学术交流氛围、提高科学研究水平,2025年3月11日下午,陕西省西安植物园首期“翠华沙龙”在翠华园区举行。各团队负责人、青年科研骨干等40余人参会,岳明教授结合我园植物科考调查类项目承担与成果产出情况,做了题为“植被调查与数据分析”的交流报告。
云南,作为植物种类占中国一半以上的“植被王国”,拥有欧亚大陆几乎所有主要植被类型。2025年3月13日,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植物多样性与保护研究组朱华研究员历经几十年调查与系统研究,撰写的《云南植被—生态与生物地理解读》一书,于2025年3月正式出版。
2025年3月1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创新团队正向克隆到小麦籽粒千粒重调控的关键基因TaWUS-like-5D,阐明了该基因通过负调控小麦籽粒蔗糖代谢和T6P信号途径而降低蔗糖转化利用以及籽粒灌浆水平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
盐胁迫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危害农业生产以及粮食安全,是植物面临最大的非生物胁迫之一。为了响应盐胁迫,植物在长期进化中形成了多种适应性机制,包括调节离子和渗透稳态、激素信号途径以及活性氧信号途径等。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