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数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生理学 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放射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进化论 生态学 神经生物学 植物学 昆虫学 动物学 微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病毒学 人类学 生物工程 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生物学相关记录30563条 . 查询时间(4.656 秒)
温度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环境因子,可通过表观遗传修饰影响植物的萌发、生长、开花及产量形成。组蛋白变体H2A.Z已被证实能够感知温度变化,并通过调控染色质结构和基因表达影响植物形态建成。多梳蛋白抑制复合物PRC1和PRC2作为重要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分别通过催化组蛋白H2A/组蛋白变体H2A.Z单泛素化(H2Aub/H2A.Zub)和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三甲基化(H3K27me3),时空特异...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牵头的联合研究团队,通过记录猕猴执行自然抓取任务时的神经活动,发现在大脑的运动皮层中存在类似GPS的神经编码机制,能够在抓取过程中实时表征手在空间中的位置。这为理解大脑如何控制运动提供了全新视角,并为脑机接口的设计和机器人运动控制带来了重要启发。
卵母细胞-胚胎转变是哺乳动物胚胎着床前发育的关键过程,标志着胚胎调控机制从依赖母源物质向依赖胚胎物质的转换,包括表观修饰重编程与合子基因组激活等特异生理事件在此期间发生。例如,受精后DNA甲基化大规模擦除和印记区特定维持;H3K4me3和H3K27me3等组蛋白修饰在小鼠合子基因组激活发生的2-cell晚期从非经典向经典模式的转变等。一般认为,卵母细胞储存的母源物质在卵母细胞-胚胎转变过程中发挥关...
水稻粒型和叶角的分子调控网络仍然还不够系统,特别是关键调控基因的挖掘及其功能解析尚不完善。因此,深入开展水稻粒型和叶角调控基因的鉴定及其分子机制研究,对突破当前水稻产量瓶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025年4月22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以“加速预览(Accelerated Article Preview)”的形式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柳红团队与上海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和重庆医科大学等多家单位合作的题为“Substrate recognition and cleavage mechanism of the monkeypox protease, ...
上皮细胞层是人体抵御外界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在维持身体正常状态、保护屏障和抵抗感染的过程中,上皮细胞层的形状和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研究发现,细菌能够通过识别器官组织的几何特性以破坏细胞层的保护作用并引发感染扩散。虽然解析组织器官几何特性调控细菌感染的具体机制对开发新型抗感染疗法具有重要意义,但这一科学问题尚未得到充分揭示。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邱金龙研究团队于Trends in Plant 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Exploring plant protein functions through structure-based clustering”的观点文章。该文较系统地阐述了基于结构聚类的植物蛋白功能注释,着重强调了其在预测序列同源性较低的蛋白功能方面的优势。蛋白结构聚类在蛋白新功能发现和挖掘方面也有...
癌症的侵袭转移是造成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具体表现为组织硬度的增加,这种硬度增加与生物调节蛋白密切相关。由于调控蛋白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构建组织力学和生物调控蛋白的关联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4月21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科研人员在人机多维度适配与共融交互控制方面取得新进展,面向偏瘫患者下肢康复,设计了一款双侧髋-膝-踝全柔顺驱动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并提出了一种多层级交互控制方法。
2025年4月17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李磊研究员联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高征、清华大学颉伟教授以及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邓东教授等团队,在《Nature Structural&Molecular Biology》发表了题为"The subcortical maternal complex safeguards mouse oocyte-to-embryo transition by prev...
2025年4月1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陆晓杰课题组联合复旦大学周璐课题组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研究所/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孙毅课题组在国际学术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发表了题为“Proteome-Wide Data Guides the Discovery of Lysine-Targeting Covalent In...
2025年3月11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东秀珠研究团队在 Trends in Microbiology 在线发表了题为 "Post-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in archaea" 的综述文章,系统梳理了古菌转录后调控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其在基因表达调控、环境适应及进化关联中的核心作用,为理解三域生命基因调控网络提供了新视角。
2025年中国苔藓学术年会及森林-湿地苔藓植物分类野外实习培训会预通知。
2025年4月18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张文浩研究组和白文明研究组选育的中科1号黄花苜蓿和中科1号杂花苜蓿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苜蓿作为全球种植面积最大的优质牧草,具有高产、高蛋白含量、适应性强等特点。我国苜蓿主要种植在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干旱半干旱区域,这些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土地贫瘠,制约着苜蓿的产量和品质。与生产上广泛种植的紫花苜蓿相比,黄花苜蓿、杂花苜蓿具有...
环形RNA是一类具有特殊环状结构的RNA分子,其独特的闭合结构可抵抗核酸外切酶降解,相较于线性RNA更加稳定。2025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环形RNA在基因表达调控、生物发育及疾病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多种疾病针对和治疗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与治疗靶点。此外,随着环形RNA合成技术的发展,环形RNA平台也在RNA适配体、基因编辑和RNA疫苗等领域展现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环形RNA在细胞内丰度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