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相关记录72196条 . 查询时间(1.902 秒)
国务院、中央军委日前公布修订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所团队搭载“蛟龙”号完成南海两处冷泉喷口综合探测任务(图)
探测 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
2025/4/12
2025年4月3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冷泉研究团队在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搭载“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深入南海,成功探测到两处大型冷泉喷口,揭示了深海冷泉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特征及其对渗漏甲烷的生物过滤机制。

中国科学院研究破解柑橘黄龙病重要科学难题(图)
解析 基因 元件
2025/4/12
柑橘黄龙病被称为“柑橘界的癌症”。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叶健团队等解析柑橘抗黄龙病核心分子机制,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筛选出可有效防控该病害的小肽。这一研究破解了困扰国际农业界缺乏柑橘黄龙病抗性基因的科学难题,并为全球柑橘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学院科学家通过侏罗纪化石形态分析揭示棘头动物门起源(图)
分析 生态系统 分子生物学
2025/4/12
动物界包含30余个门级分类单元。迄今为止,人类对少数门级类群的起源知之甚少,棘头动物门便是其中之一。棘头动物门已建立200余年,但起源问题尚不清楚。
2025年4月10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罗慈航在研究员王博的指导下,联合国内外科研人员,探讨了约1.6亿年前产自内蒙古道虎沟的棘头虫化石——侏罗虫。这一研究填补了棘头虫的演化空白,为剖析棘头动物门的起源之谜提供了实证。

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命名两类新的恐龙属种(图)
演化 动物
2025/4/1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与周忠和团队,联合国家自然博物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科研人员,在辽宁西部热河生物群发现两件保存完好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化石,命名两个新物种即凌源中华鸟龙(Sinosauropteryx lingyuanensis)和中国华诞龙(Huadanosaurus sinensis),并揭示了中华鸟龙科的生态分异现象及其与地质事件的关联。

中国科学院假根羽藻适应潮间带环境的基因组进化研究获进展(图)
环境 基因 进化
2025/4/12
假根羽藻(Bryopsis corticulans)是在北温带海洋潮间带广泛分布的大型绿藻。假根羽藻生存需适应不断变化的潮汐、温度和紫外线辐射等环境因素。涨潮时,假根羽藻的光合蛋白可在蓝绿光和绿光为主的弱光环境中捕获光能以满足自身生长需要,并在落潮时进行光保护,以抵御高光强胁迫。近20年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已对假根羽藻的色素组成、光合膜蛋白结构与功能进行了系统性研究,但关于假根羽藻适应...
近年来,蚌埠市司法局聚焦构建“三个一”格局,不断提高普法宣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切实增强群众法治观念。

智慧农业赋能八零农夫园区 数字中心助力农业变革(图)
智慧农业 八零农夫园区 农业变革
2025/4/10
设施农业在保障首都“菜篮子”稳定供给方面意义重大。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推动先进信息技术应用与农业产业的融合成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关键。近日,记者来到了密云区八零农夫家庭农场,见证了在智能化技术加持下的一场蜕变。
近年来,淮北市在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为抓手,紧扣聚阵地、聚合力、聚资源、聚骨干和聚制度等“五聚”举措,让全市法治文化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研究揭示社会阶层与亲社会性的关系及其调节因素(图)
心理 网络 行为
2025/4/12
亲社会性泛指一切能提升他人、群体或整个社会福祉的行为及行为意向,是社会能够良性运作的重要基石。大量研究发现,人们所处的社会阶层(即个人的收入和财富、受教育水平和职业声望所反映的社会地位)与其亲社会行为有关。然而,关于高阶层者还是低阶层者更加亲社会这一问题,却存在不同的观点与研究结果。其中,风险管理视角认为,低阶层者生活在资源匮乏、威胁和不确定性更高的环境中,因而需要通过增加亲社会行为这一适应性策略...

中国科学院首次证实外周神经系统存在小胶质细胞(图)
神经系统 细胞 病毒
2025/4/12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李汉杰团队首次证实人体外周神经系统内存在小胶质细胞。这一发现打破了自1919年来“小胶质细胞仅存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传统认知,为探索外周神经系统发育及其疾病如慢性疼痛、嗜神经病毒感染等提供了新视角。

中国科学院稀土掺杂氧化钛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取得突破(图)
催化 电解 半导体材料
2025/4/12
150年前,科幻大师凡尔纳预言,水将成为终极燃料。科学家一直努力发展能够将这一预言变为现实的各种可能的技术。其中包括通过阳光直接分解水获取氢气,这项被称为“光催化分解水”的技术属于低碳技术。

当下正值京郊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拔节阶段,既是苗情转化的黄金期,也是病虫害防治、水肥调控的重要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