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动物生物物理学”相关记录35条 . 查询时间(1.562 秒)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揭示贝叶斯全证据定年对物种采样偏差具有稳健性(图)
演化生物学 古脊椎动物 分子数据
2023/9/1
随着基因组数据的涌现以及形态学数据的积累,综合利用分子序列和形态性状进行整合的数据分析逐渐成为演化生物学尤其是系统学研究的热点。与单独依赖化石信息或分子数据相比,整合多方面的数据能够得到更可靠的统计推断结果,对探讨诸多演化生物学问题具有基础重要性。由于模型的复杂性,合理运用整合分析并在模型和方法上有所突破是当前领域的难点。
动物能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改变体色,有助于它们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并避免天敌的捕食,从而提高生存和繁殖的机会。在野外,人们经常看到蝗虫是绿色的。这种保护色能让它们很好地融入周围的绿色植物中,避免被天敌发现。然而,当蝗虫聚集在一起,种群密度较高时,它们的体色会逐渐变成背部黑色,腹面棕色的鲜明对比色图案(图1)。
我国科学家在动物体内成功植入光合系统——在动植物跨界医疗模式方面取得突破(图)
动物体内 光合系统 动植物跨界 医疗模式
2024/1/23
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云南喀斯特发现了半叶趾虎属2新种(图)
云南喀斯特 半叶趾虎 岩生动物 生物多样性
2023/5/14
东亚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喀斯特生境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喀斯特生境往往呈片段化分布,为许多喀斯特特化物种提供了独特生态位。由于喀斯特生境仍有许多狭域分布的特有物种尚未被发现和描述,这对喀斯特生境有效保护带来了巨大挑战。尤其是一些体形小巧的岩生动物(例如半叶趾虎属Hemiphyllodactylus),其活动能力有限更容易局限于片段化的喀斯特生境中,从而形成了高度的特有性。
中山大学张鹏团队揭示横断山脉田鼠物种多样性形成机制(图)
张鹏团 横断山脉 田鼠物种多样性
2022/11/29
中国西南地区的横断山脉是世界上温带动植物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阐明横断山脉中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机制一直是进化生物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目前对于横断山脉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进化的研究仍然不十分充分,尤其是对该区域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如何形成的研究更是鲜有报导。
2022年10月1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基因工程与种质创新团队采用多组学、生物信息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发现了参与调控猪脂肪沉积的基因、调控因子及其信号调控通路,系统揭示了调控猪脂肪沉积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细胞(Cells)》(IF 7.666)、《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IF 4.996)和《兽医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V...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岩课题组揭示动物社交欲望的神经机制(图)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朱岩 动物 社交欲望 神经机制
2020/10/26
2020年10月22日,朱岩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题为Social attraction in Drosophila is regulated by the mushroom body and serotonergic system的文章,以果蝇为模型,建立了一个新的社交亲和行为范式,以此量化动物主动寻求社会交往的内在驱动力,并揭示了动物社交欲望的神经机制...
中国动物学会生物地理学分会在京成立(图)
中国动物学会 生物地理学 京 成立
2020/10/13
金秋送爽,景色宜人。在这一年中最好的季节,“中国动物学会生物地理学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于9月27-29日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30多家单位150多位师生代表参会。与会代表选...
A little bit of norovirus -- the highly infectious microbe that causes about 20 million cases of food poison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each year -- goes a long way. Just 10 particles of the virus can ca...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乔慧捷与英国牛津大学、雷丁大学、布里斯托大学及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堪萨斯大学等单位开展合作研究,构建了没有种间相互作用、进化机制极其简单的虚拟场景,评估了环境变化对生态位宽度的纬度梯度格局的影响程度。该研究将全球陆地区域网格化并与环境空间结合,重构了物种进化的历史和全球尺度的生物多样性格局,利用细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on)算法来模拟虚拟物种的生态位宽...
动物的体色绚丽多彩,许多动物通过身体颜色的变化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躲避天敌的捕食。飞蝗(Locusta migratoria)在散居和群居个体之间表现出体色多型性,散居型飞蝗呈现均匀的绿色,群居型飞蝗呈现黑色背板和棕色腹面。当蝗灾发生时,人们总是用黑压压一片来形容蝗群,实际上就是指这样体色的蝗群。反之,绿色个体的散居型蝗虫并不成灾。这两种体色的蝗虫能够随着密度的改变而发生互变,然而,蝗虫体色随密...
伴随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风景秀丽、野生动植物丰富的自然保护区逐渐成为人们的旅游目的地,相关研究显示参与生态旅游的游客数量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2015年,我国的563个自然保护区总接待旅客数为12786万人次。随着生态旅游活动的加强,保护区内来往的旅游车辆逐渐增多,野生动物的道路致死成为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国外研究发现两栖动物占道路致死总数的65.6%,是受道路影响最严重的脊椎动物类群。如...
2018年1月31日早晨,应肿瘤生物学课题组陈策实研究员的邀请,南方医学科大学教授,基础医学院副院长赵小阳到所做了题为“基于干细胞技术的生殖医学研究”的学术报告。
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武汉大学24门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图)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武汉大学 24门 全国第二 哲学 医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2018/2/2
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宣布首批共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24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我校被认定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至少完成了两期教学活动,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涉及的学科包括哲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沙蜥视觉通讯研究获进展(图)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沙蜥 视觉通讯
2018/1/5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博士吴亚勇与副研究员齐银合作,以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的青海沙蜥为研究对象,借助最新的动态视觉信号分析和量化技术,研究了雌性青海沙蜥卷尾信号的功能。研究发现,领主雌性沙蜥会根据邻居情况调节对入侵雌性的信号反应:无论是交配季还是非交配季,当邻居雄性在场时,领主雌性会很快对入侵雌性做出信号反应;同时,在交配季节,邻居雄性在场时,领主雌性对入侵雌性的卷尾信号速度会显著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