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法学 >>> 法律史学 >>> 法律制度史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库 法律制度史相关记录151条 . 查询时间(2.187 秒)
两年前,家红从历史系考到法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当时,我就看过他的硕士论文,感觉选题和论证都比较有新意,材料也很扎实。进入法学院后,他又搜集了不少相关资料,经过几次大规模修改、补充,终于完成了今天这本专著。通过严格的匿名评审,这本书又荣膺2006年东方历史学术文库之选,实在是值得祝贺的事。在世界几大法系的发展史上,“死刑监候”是中华传统法系别具特色的内容之一。一方面,“天人合一”思想曾在中国古代的司...
前言我一直专门从事清代法制史的研究。特别近十年,我开始研究清代民间契约及民事审判。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前些日子我已在北京大学司法研究中心的研究会上作过一次讲演[注释]。因此,这次我想再展开一点,就“应该如何理解清代民事审判与西欧近代型法秩序的关系”谈一谈现在的想法,请各位指教。一开始思考这个题目,我就意外地感到这里孕藏着更深的问题。一、 清代民事秩序与民国时期民事秩序的连续性首先,对于中国近代...
清代的死刑监候     清代  死刑监候       2008/3/15
《清代的死刑监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7月 作者简介: 孙家红,1978年11月生,吉林省四平人。2001年7月,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4年6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同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学博士学位。曾参与负责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若干项,在《中外法学》、《法制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若干篇,合著《百年法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她的56岁生日。回顾新中国所走过的56年的光辉历程,在她的法制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有不少经典和难忘的历史事件注定会永远留在共和国法制建设的历史里程碑上,成为新中国走向法治之路的历史见证。 早在建国前夕,1949年9月29日,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依据《共同纲领》,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建...
儒家礼教之本在于以礼守已、以德服人,故“仁道”、“恕道”在儒家伦理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封建统治者为了在司法实践中贯彻“仁道”、“恕道”精神,减少冤狱,达到“教化迁善”、“推恩足以保四海”的目的。慎刑恤囚制度。纵观中国法制史,历代形成了一系列人性化制度,主要有:“三纵”、“三宥”“三纵”是指老耄、幼弱、愚蠢犯罪,因考虑其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或免或减其罪。“三宥”是指不识、遗忘、过失犯罪,因这类犯罪...
人民日报 【日 期】19561230 【版 号】7 解放以来,我们国家的学术事业随着整个社会面貌的改变,突现出十分蓬勃的生机;特别是在十二年科学远景规划草案制定以后,党和政府更进一步采取了若干英明而及时的具体措施,来推动科学研究工作前进。在党和政府这种有力支持和鼓舞之下,我们科学工作者当努力以赴,提出并解决目前各个科学部门所接触到的一些根本性的实际问题,以...
一、安史之乱以前“三司”的出现与演变关于唐代的“三司”,在1985年第3期的《天津社会科学》上发表有李治安的《唐代执法三司初探》一文,在1986年第8期的(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料)中载有陈仲安的《唐代的三司》一文,(北京大学学报)先后在1988年第4期和1991年第2期分别发表了王宏志和刘后滨的《唐代司法中的“三司”》及《唐代司法“三司”考析》两篇文章。另外,1989年第3期《厦门大学学报》胡沧泽的《...
正象人们囿于偏见认为中国古代只有刑法,没有民法一样,长期以来对于中国古代诉讼法是否也是民刑不分、是否只有刑诉而无民诉。同样是众说纷纭,而且持怀疑态度者多。十年前出版的一本以《中国古代司法制度》为题的专著,在洋洋洒洒十余万字中,竟无一字提及历史上的民事诉讼问题。可喜的是最近出版的中国法制史教材中,已经在司法制度部分介绍了民事诉讼制度,显示了学者们的关注,但还嫌粗疏、尚需倾注很大的力量去发掘、去开拓。...
(Rule of Law and Tort Liability of State: From a Viewpoint of Comparative Legal History) 第2次世界大戦後、日本は国家と社会を民主主義化するため、1947年5月に施行された日本国憲法とともに「法の支配」の理念を受け入れた。国家賠償制度も、その一環として、同憲法および1947年10月制定?施行の国家賠償法に...
唐朝建立了"中书出令、门下审驳、尚书受成"的法治政治建构,同时也确立了"敕"的制定程序。尽管"敕"主要是政令,但从其制定程序和法律作用来分析,"两省制敕"具有一定的立法意义,甚至具有了程序立法的意义。对比分析美国的"两院立法",两者基本的立法原则、精神是一致的,如两个部门制敕/立法的建构,制敕/立法权在两部门间分权而形成平衡与反制。作为一种制度,唐代"两省制敕"实际上已走上了"两省立法"的道路,甚...
《唐宋法制史研究》     唐宋法制史研究       2008/2/21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6) 在漫长而艰巨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上,法治因素已日渐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法治因素本身涉及的问题非常广泛,但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便是传统法制与现代法制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使法制史研究在今天尤具时代意义。 广义来说,法制史领域包括了政治体系和法律体系。传统中国法制史上这两者的关系尤其密不可分。本书各章即针对唐宋时代中国法制史上若干关键问题,有选择性地作出深入...
罗马法迟延制度     罗马法  迟延制度       2008/2/21
一、前言罗马法迟延制度理论可以说最早出现在由罗马共和时期的法学家就债务人的一种特殊过错形态——迟延(mora)提出的解决方法中。虽然我们无法确切指出是哪位法学家首先就怎样的问题提出的迟延理论,但是,从保罗(公元3世纪法学家)《论普拉蒂》第17编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理论首先应用于交付确定物的要式口约中:“应当认真考虑的是,根据早期法学家确立的原则,在债务人一方有过失的情况下,债将以怎样的方式继...
《中国历代民族法律典籍--"二十五史"有关少数民族法律史料辑要》历经多年的精心编著,于今年1月出版发行。该书的编著者方慧,是云南省培养的第一位女博士,云南大学第一批女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民族史的教学和研究。七年来,她在工作之余,呕心沥血,投入了几乎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把这一个在她所主持过的国家级课题和省级课题中难度最大,花费时间最长的课题整理、编著为130余万字的成果付梓出版,从而填补了我国法制史学...
清末的宪政先驱     清末  宪政       2008/2/20
1927年, 王国维在昆明湖投水自沉,史学家陈寅恪在挽诗中忧世伤生,回溯清季新政的历史,有:"当日英贤谁北斗?南皮太保方迂叟。忠顺勤劳矢素衷,中西体用资循诱"之句,对身兼政坛重臣、学界巨擘的张之洞给予了高度评价。此时上距帝制中国解体、民国肇建已有16年了,而社会依然乱象频仍,前景堪忧。陈寅恪通过对张之洞中体西用论的揄扬,表达了他对华夏社会未能通过渐进之路,最终走向英国式的君主立宪政制的惋惜之情。 ...
编辑笔记:两宋法制概略     两宋法制       2008/2/10
题记:在主编《宋辽金元法制考》(《中国法制史考证》甲编第五卷,总主编杨一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的过程中,接触了大量两宋法制的研究资料。在编辑之余,记述了两宋法制概略。两宋法制的研究成果已相当丰富,许多问题歧见纷纷,见仁见智。笔者吸收本人认为比较可靠并认同的学术观点综合成文。在某些论述中,汇集众家,各取一二,时而加入己议。本文仅作为编辑笔记,对引用的学术观点及史料原文均未注明出处。两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