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7 共查到“动物行为学 取食”相关记录7条 . 查询时间(0.15 秒)
按照最优化觅食理论,动物在取食时需在能量获取与捕食风险之间权衡。本文通过室内行为实验,研究两种旧大陆果蝠棕果蝠和犬蝠对食物大小的选择规律与取食策略。按体积由小到大将苹果分为Ⅰ型、Ⅱ型、Ⅲ型、Ⅳ型4 种类型的食物块,通过红外相机观察果蝠对不同大小食块的取食情况,并就其对各类型食块的取食率、取食次数和停留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果蝠对Ⅱ型和Ⅲ型食块的取食率显著高于Ⅰ型和Ⅳ型;对Ⅰ型食块的取食...
非洲40岁大象学会用后肢直立取食(图)
非洲 40岁大象 后肢直立取食
2010/9/20
北京时间2010年9月1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抬起前腿够取食物,这只大象展示了自己特殊的本领。看到一棵很高的树上垂悬着美味豆荚,这只大象并不沮丧。它没有简单地摇动树干,等着果实掉落地面,而是抬起前腿拉长身体用鼻子从树枝摘取豆荚。
澳生态学家成功训练濒危袋鼬不取食毒蟾蜍(图)
澳大利亚 生态学家 濒危袋鼬 毒蟾蜍
2010/8/17
澳大利亚生态学家成功训练极度濒危的有袋哺乳动物——北部袋鼬不取食毒蟾蜍。研究结果(包括了相关录像)发表在英国生态学会的《应用生态学》(Applied Ecology)杂志上。
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华片三种雉类春季取食地利用比较
黑颈长尾雉 白鹇 红喉山鹧鸪 取食地比较 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2009/7/2
探讨亲缘关系密切、营养关系相似的物种间的共存机制,是群落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同域物种的资源利用特点和分化方式,对于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育工作亦具有指导意义。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和红喉山鹧鸪(Arborophila rufogularis)为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南华片区同域分布的3种雉类,它们亲缘关系较近,食...
目前国内研究两栖类食性选择或偏好多未考虑蛙胃内不同食物的丰盈程度与栖境不同食物资源是否存在相关性。在分析了采自昆明白龙寺和昆明石林西街口的494只滇蛙(Rana pleuraden)的食性的同时,分析了采自对应栖境中的食物资源组成。结果表明,滇蛙的食物成份与食物资源相具有稳定性,主要类群均为直翅目、同翅目、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和蛛形纲等8类。但又存在变异性,不同产地、不同年份和不...
高原鼢鼠挖掘取食活动的能量代价及其最佳挖掘取食行为
高原鼢鼠 挖掘取食 能量代价 效率
2007/12/21
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是青藏高原典型的地下鼠,它主要挖掘取食杂类草之地下根茎, 在挖掘过程中形成取食洞道。本文根据此特点, 建立了挖掘取食过程中能量代价(E )与取食道结构参数(士丘间距s、侧道长L,取食道半径b及涧道深度D)之间以及取食获能Efg与S和b之间的两个函数关系。分别以挖掘效率极大和取食效率极大为优化目标,导出同样的结果,即相同曲最佳士丘间距Sopt。通过实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