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电子技术 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 半导体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电子科学与技术相关记录4492条 . 查询时间(3.815 秒)
磁性材料是构成现代工业的重要基础性材料,在永磁电机、磁制冷、磁传感、信息存储、热电器件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自旋电子学前沿领域,利用磁性材料中的磁矩引入额外对称性破缺效应是研究热点。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公布2023年江苏省教学名师人选名单,南京邮电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肖建教授成功入选。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新材料和新器件的发现。超导电子器件利用极端的手段获得极端的性能,极大地推动了天文观测、量子信息、生物检测和军事国防等应用领域的发展。近日,吴培亨院士团队张蜡宝教授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制备过渡金属硫属族化合物(TMDs)纳米线的普适策略,通过拓扑化学转化原理成功制备出高质量超导纳米线,其超导电流和回滞电流的比值超过20。这项工作为研制新型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和相关超导器件...
将高效吸收光能的半导体材料与高选择性催化的活细胞集成,合成新的人工体系(“人工光细胞”),利用微生物的优异胞内催化能力将半导体吸收的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可潜在提高人工光合作用的效率和特异性生产复杂化合物的能力,为光驱生物制造技术提供新路径。然而,半导体材料吸收光能产生的是电子,细胞利用的能量为生物能(ATP和(NADP)H),因而必须将电子转化为生物能才能实现新技术路径。由于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绝缘性...
2023年7月28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核能安全所余大利副研究员项目组与香港城市大学Chin Pan教授合作,在热管内部相变换热三维数值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并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核领域知名学术期刊《核能年鉴》(Annals of Nuclear Energy)发表成果。
近日,浙江大学首届优秀教材奖名单揭晓,共87本教材入选浙江大学首届优秀教材奖。其中浙江大学微纳电子学院何乐年教授编著的《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与仿真》获特等奖。热烈祝贺何乐年老师!
由湖北省力学学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承办,武汉力学学会、工程结构分析与安全评定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协办的“2023年压电半导体理论与应用前沿论坛”于2023年7月16-18日在湖北洪湖召开。石家庄铁道大学刘金喜教授,郑州大学赵明皞教授、卢春生教授,北京科技大学魏培君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钱征华教授,浙江大学张春利教授等应邀出席,共有来自湖北、河北、河南、北京、江苏、浙江、湖南、广东、四川等多...
2023年7月14日,以“洞见·破局·新发展——以产教融合促进经济社会和人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3(首届)产教融合发展大会在河北雄安举办。此次会议由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承办,来自全国各地高校、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产教融合各参与主体的代表700余人参会。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学院院长郭宇锋教授受邀参加并发言。
将高效吸收光能的半导体材料与高选择性催化的活细胞集成,合成一种新的人工体系(“人工光细胞”),利用微生物的优异胞内催化能力将半导体吸收的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可潜在大幅提高人工光合作用的效率和特异性生产复杂化合物的能力,为光驱生物制造技术提供新的路径。然而,半导体材料吸收光能产生的是电子,细胞利用的能量为生物能(ATP和(NADP)H),因此必须将电子转化为生物能才能实现新技术路径。由于细胞膜磷脂双分...
将高效吸收光能的半导体材料与高选择性催化的活细胞集成,合成一种新的人工体系(“人工光细胞”),利用微生物的优异胞内催化能力将半导体吸收的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可潜在大幅提高人工光合作用的效率和特异性生产复杂化合物的能力,为光驱生物制造技术提供新的路径。然而,半导体材料吸收光能产生的是电子,细胞利用的能量为生物能(ATP和(NADP)H),因此必须将电子转化为生物能才能实现新技术路径。由于细胞膜磷脂双分...
2023年7月2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获奖名单》,根据《中国专利奖评奖办法》,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共评选出中国专利金奖获奖项目29项,中国外观设计金奖获奖项目10项,中国专利银奖获奖项目60项,中国外观设计银奖获奖项目15项,中国专利优秀奖获奖项目777项,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获奖项目45项,其中有28项电子元器件相关专利进入获奖名单。
2023年7月16日上午,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全面交付暨集成电路学院揭牌仪式举行。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章熙春、校长张立群,省政府副秘书长许典辉,省教育厅厅长朱孔军,广州市副市长江智涛,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原校长郑耀宗,番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麦洁萍,学校党委副书记陶韶菁,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徐国正,党委副书记麦均洪,副校长朱敏、李正、徐向民、晋刚,越秀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林昭远,越秀地产...
二维原子晶体具有带隙可调控、高迁移率、低介电常数和新奇的自旋、能谷等特性,利用二维原子晶体的这些优异特性,可研制面向下一代的信息功能器件,从而构建集成电路。 p-n结作为现代电子学和光电子学中最基本的单元器件,如何构筑二维原子晶体p-n结对于未来发展基于二维晶体的电子器件具有重要研究意义。过去研究者们通过二维 p型和n型半导体的范德瓦尔斯堆叠构筑异质p-n结,或者采用局部分立栅极调制、铁电极化和半...
2023年7月10日,由苏州矩阵光电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基于化合物半导体的集成式磁传感芯片项目奠基开工。
二维半导体在后硅电子学、扭角物理、能谷电子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原子级厚度这一特征也使得二维半导体的环境稳定性普遍较低,人们对其氧化动力学仍缺乏精准的定量理解。主要的研究挑战在于:1)缺乏高效率的表征技术; 2)影响材料老化的参数较多,系统研究的工作量巨大。迄今,大多数研究依赖于微区表征技术,如拉曼光谱、原子力显微镜或透射电子显微镜,通常而言这些技术的检测空间有限、表征效率低下、或者难...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